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

发布时间:2025年8月11日 15:46:08

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变压器,由于结构和冷却方式不同,其温度监测的重点、方法、限值及系统设计存在显著差异。温度是影响变压器寿命和安全运行的核心因素(绝缘材料寿命与温度呈指数关系,温度每升高 10℃,寿命可能缩短一半),因此科学的温度监测是保障其可靠运行的关键。

一、干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

干式变压器的绕组和铁芯暴露在空气中,主要通过空气(自然风冷或强迫风冷)散热,其温度监测核心是绕组温度(发热最集中的部位),同时需关注铁芯和环境温度。

1. 核心监测点

  • 绕组温度:干式变压器的绕组是主要发热源(铜损或铝损产生热量),且绕组绝缘直接受温度影响,因此是监测的核心。
  • 铁芯温度:铁芯因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发热,温度通常略低于绕组,但异常时(如铁芯多点接地)可能过热,需辅助监测。
  • 环境温度:干式变压器依赖空气散热,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散热效率(如高温环境会导致绕组温升升高),需作为参考基准。

2. 监测方法

干式变压器的绕组暴露在空气中,可通过直接测量间接监测实现温度采集:

 

  • 直接测量(推荐)
    在绕组制造时,将铂电阻传感器(Pt100) 预埋在绕组内部(通常是三相绕组的热点位置),直接采集绕组真实温度。Pt100 精度高(误差 ±0.1℃)、稳定性强,是干式变压器温度监测的首选。
  • 间接监测
    对于未预埋传感器的干式变压器,可通过红外测温仪非接触测量绕组表面温度(需注意表面温度低于内部热点温度,误差约 5-10℃),或通过 “环境温度 + 绕组电流计算温升” 的方式估算(精度较低,仅用于临时监测)。

3. 温度限值(核心安全指标)

干式变压器的温度限值由绕组绝缘等级决定(绝缘材料耐温能力),具体如下:

 

绝缘等级 最高允许绕组温度(℃) 温升限值(K,环境温度 40℃时) 典型应用场景
F 级 155 100(155-40-15,15 为环境波动) 工业配电
H 级 180 125(180-40-15) 高温环境(如钢铁厂)
B 级 130 80(130-40-10) 低负荷场景

 

注:“温升限值” 指绕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(环境温度以 40℃为基准),超过限值会加速绝缘老化。

4. 监测系统与保护功能

干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系统通常由温控仪 + 传感器 + 执行器组成:

 

  • 温控仪接收 Pt100 信号,实时显示绕组温度,并内置保护逻辑:
    • 超温报警:当温度达到 “报警阈值”(如 F 级设为 130℃)时,触发声光报警,提示运维人员检查;
    • 超温跳闸:当温度达到 “跳闸阈值”(如 F 级设为 150℃)时,输出跳闸信号,切断变压器电源,避免绝缘烧毁。
  • 若为强迫风冷干式变压器,温控仪还会根据温度自动启停冷却风机(如温度超过 100℃启动,低于 80℃停止),增强散热。

5. 监测维护要点

  • 定期校准 Pt100 传感器(每年 1 次),确保测量精度;
  • 检查传感器与绕组的接触是否紧密(松动会导致测量值偏低);
  • 清洁绕组表面(灰尘堆积会阻碍散热,导致温度虚高);
  • 验证温控仪的报警和跳闸功能(通过模拟信号测试)。

二、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

油浸式变压器的绕组和铁芯浸在绝缘油中,通过 “油循环 + 散热器” 散热(自然循环或强迫油循环),其温度监测需同时关注油温绕组热点温度(油的存在使绕组直接测量困难)。

1. 核心监测点

  • 顶层油温:绝缘油受热后向上对流,顶层油温是油中最高温度,直接反映变压器整体散热状态,是最关键的监测点。
  • 绕组热点温度:绕组内部的最高温度(比顶层油温高 5-15℃,取决于冷却方式),是绝缘老化的直接影响因素(油浸式变压器绝缘纸的热点温度限值为 105℃)。
  • 底层油温:辅助判断油循环是否正常(正常时顶层与底层温差约 10-20℃,温差过小可能是循环故障)。

2. 监测方法

油浸式变压器因绕组浸在油中,直接测量绕组温度难度大,需结合油温直接测量绕组温度间接计算

 

  • 油温测量
    在油箱顶部(顶层油面下 10-20cm)安装温度传感器,常用类型包括:
    • 膨胀式温度计(水银 / 酒精,直接读数,用于就地监测);
    • 铂电阻(Pt100)或热电偶(用于远传至监控系统,精度 ±0.5℃)。
  • 绕组热点温度计算
    无法直接测量时,通过 “顶层油温 + 绕组电流附加温升” 间接计算:
    绕组热点温度 = 顶层油温 + (额定电流时的热点温升)×(实际电流 / 额定电流)²
    (注:额定电流时的热点温升通常为 10-15℃,由厂家提供)。

3. 温度限值(核心安全指标)

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限值与绝缘油和绝缘纸的耐温能力相关,具体如下:

 

  • 顶层油温:正常运行时不超过 85℃(此时绕组热点温度约 95-100℃),短时最高不超过 95℃(热点温度≤105℃);
  • 绕组热点温度:最高允许 105℃(超过此温度,绝缘纸老化速度急剧加快,寿命大幅缩短);
  • 环境温度:以 40℃为基准(超过 40℃时,需降低负荷以限制油温)。

4. 监测系统与保护功能

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系统更复杂,需同时监测油温和模拟绕组温度:

 

  • 油温控制器:监测顶层油温,设置两级保护:
    • 报警:油温达 80℃时报警(提示散热可能不足);
    • 跳闸:油温达 90℃时跳闸(避免热点温度超 105℃)。
  • 绕组温度模拟控制器: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绕组电流,结合顶层油温计算绕组热点温度,提供与油温控制器类似的报警和跳闸功能(更贴近绕组真实状态)。
  • 强迫油循环变压器还需监测油泵、散热器风扇的运行状态(故障会导致油温骤升)。

5. 监测维护要点

  • 定期检查油温传感器是否漏油(油浸式传感器可能因密封失效漏油);
  • 校准温度测量装置(每年 1 次),确保顶层油温测量误差≤2℃;
  • 检查油位(油位过低会减少散热面积,导致油温升高)和油质(油劣化会降低散热效率);
  • 验证冷却系统(油泵、风扇)的联动功能(如油温达 60℃时自动启动)。

三、干式与油浸式变压器温度监测的核心差异

对比维度 干式变压器 油浸式变压器
核心监测对象 绕组温度(直接测量) 顶层油温 + 绕组热点温度(间接计算)
温度限值核心 绕组绝缘等级(如 F 级 155℃) 绕组热点温度(105℃)
测量难度 低(绕组暴露,可预埋传感器) 高(绕组浸油,依赖间接计算)
温度变化速度 快(空气热容量小,负荷波动影响大) 慢(油热容量大,温度变化平缓)
环境影响 大(空气冷却受环境温湿度影响) 较小(油散热受环境影响弱)

总结

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监测均以 “防止绝缘过热老化” 为核心,但因结构差异,监测点、方法和限值各有侧重。干式变压器需重点直接监测绕组温度,油浸式变压器需通过顶层油温和电流间接把控绕组热点温度。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变压器类型、绝缘等级和运行环境,配置可靠的监测系统和保护逻辑,才能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