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压器油温保护

发布时间:2025年7月30日 18:49:42

变压器油温保护是防止变压器因温度异常升高而损坏的 “温控卫士”,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监测变压器顶层油温,及时干预过热状态,避免绝缘老化加速或绕组烧毁。它既是保障设备寿命的 “守护神”,也是维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防线。以下从原理、构成、动作逻辑等方面详细解析:
bwy

为何油温是变压器的 “健康晴雨表”?

变压器运行时,绕组损耗(铜损)和铁芯损耗(铁损)会转化为热量,使绝缘油温度升高。正常情况下,油温通过散热器与环境散热平衡,但若损耗异常增加(如绕组短路)或散热受阻(如风扇故障),油温会持续上升:
  • 当油温超过80℃ 时,绝缘油氧化速度加快,寿命会随温度升高呈指数级缩短(每升高 10℃,氧化速率约翻倍);
  • 超过105℃ 时,绝缘纸(绕组绝缘核心材料)的机械强度开始显著下降,长期运行可能导致绝缘击穿,引发短路故障。
    因此,油温保护的本质是通过控制温度上限,为绝缘系统 “保驾护航”。

油温保护的核心构成与监测对象

油温保护系统由温度监测元件信号处理单元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,协同完成 “测温 - 判断 - 动作” 流程。

1. 关键监测元件:测温传感器

传感器是油温保护的 “眼睛”,需直接接触顶层油面(最能反映整体油温),常见类型及特点如下:
传感器类型 工作原理 优势 适用场景
压力式温度计 温包内填充易挥发液体(如氯甲烷),温度变化时液体膨胀 / 收缩,通过毛细管传递压力,驱动指针和电触点动作。 结构简单、抗振动(无电子元件)、可本地显示。 中小型变压器(10MVA 以下)、户外配电变压器。
铂电阻传感器(Pt100) 利用铂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(0℃时 100Ω,温度每升 1℃阻值增 0.385Ω),通过电缆将电阻信号传输至温控器。 测量精度高(±0.5℃)、可远程传输数据。 大容量变压器(35kV 及以上)、需要集中监控的变电站。
光纤传感器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,相位 / 强度随温度变化,通过解调装置转换为温度值。 抗电磁干扰(适合高电压环境)、耐腐蚀。 特高压变压器(1000kV)、多油隙结构的特种变压器。

2. 信号处理与控制:温控器

温控器是油温保护的 “大脑”,接收传感器信号后,与预设阈值对比,输出控制指令。其核心功能包括:

 

  • 实时显示油温(本地 LED 或远程监控系统);
  • 设定多级温度阈值(如启动冷却、报警、跳闸);
  • 记录温度曲线和动作历史(便于故障追溯)。

油温保护的三级动作逻辑:从预警到停机

油温保护采用 “阶梯式响应” 策略,根据温度升高程度逐级升级动作,平衡设备保护与供电连续性,具体阈值如下(以油浸式变压器为例):

 

温度区间 触发条件 保护动作 目的与意义
启动冷却(通常 60~70℃) 油温达到设定值(可根据环境温度调整,如夏季设 60℃,冬季设 70℃)。 自动启动冷却系统:
- 小型变压器:开启散热风扇;
- 大型变压器:先启动一组油泵 + 风扇,若温度持续上升,再投入备用冷却器。
通过主动散热降低油温,避免温度进一步升高,属于 “预防性干预”。
高温报警(通常 85~95℃) 油温超过冷却启动值后,经 30~60 分钟仍持续上升至报警阈值。 发出声光报警(如控制室警铃、监控系统弹窗),同时记录报警时间和油温值。 提示运行人员检查异常原因(如冷却系统失效、负载过高),需人工干预。
紧急跳闸(通常 95~105℃) 油温超过报警值且短时间内急剧上升(如 5 分钟内升 10℃),或达到最高允许值。 立即断开变压器两侧断路器,切断电源,同时联动发出 “油温过高跳闸” 信号。 避免油温过高导致绝缘油汽化、绝缘纸击穿,属于 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

 

:不同厂家的阈值设定略有差异,例如强迫油循环冷却的变压器,跳闸温度可能放宽至 110℃(因散热效率更高),具体需参考设备铭牌。

油温保护与其他温度保护的协同关系

变压器温度保护体系中,油温保护与绕组温度保护既分工又协作,需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动逻辑:

 

对比维度 油温保护 绕组温度保护 协同逻辑
监测对象 顶层绝缘油的平均温度 绕组内部的热点温度(比油温高 10~20℃) 正常运行时,油温保护为主(反映整体状态);
短路故障时,绕组温度骤升,优先触发绕组保护跳闸。
测量方式 直接接触油面(传感器在油箱顶部) 间接计算(通过电流互感器测负载电流,结合油温推算热点温度) 若油温保护未动作但绕组温度超上限,系统会判定为 “局部过热”,强制启动冷却或跳闸。
保护优先级 次级(反映较慢,适合慢性过热) 初级(反映快速,适合突发过热) 两者任一达到跳闸条件,均会触发停机,形成 “双重保险”。

油温保护的常见故障与排查

油温保护误动作或失效会直接威胁设备安全,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:

 

  1. 误报警 / 误跳闸
    • 原因:传感器接线松动(电阻信号异常)、温控器设定值错误、散热器积灰导致散热不良(温度虚高);
    • 排查:重新校准传感器、检查温控器参数、清洁散热器鳍片。
  2. 不动作(温度超标但无响应)
    • 原因:传感器损坏(如铂电阻断线)、执行机构故障(如风扇电机烧毁、接触器卡涩)、控制回路熔丝熔断;
    • 排查:用万用表检测传感器阻值(0℃时 Pt100 应为 100Ω)、手动测试冷却系统是否运行、检查控制回路通断。
  3. 温度显示偏差
    • 原因:传感器老化(精度下降)、环境温度干扰(如阳光直射油箱导致局部测温偏高);
    • 处理:定期(每 1~2 年)送计量机构校准传感器,户外变压器加装遮阳罩。

日常维护与优化建议

  1. 定期校验
    • 每年对温控器进行模拟测试:用恒温槽加热传感器,验证冷却启动、报警、跳闸的温度阈值是否准确;
    • 每 2 年检查传感器线缆绝缘层(防止油污腐蚀导致短路)。
  2. 运行优化
    • 根据季节调整冷却启动温度(如冬季提高至 70℃,减少不必要的风扇运行,节约能耗);
    • 记录油温 - 负载曲线(如相同负载下油温逐年升高,可能提示铁芯硅钢片老化,需提前检修)。
  3. 环境适配
    • 户外变压器需确保散热器通风良好(周围无杂草、杂物堵塞);
    • 高温地区(如南方夏季)可加装喷雾降温装置,与油温保护联动(油温超 75℃时自动喷雾)。

总结

油温保护是变压器温度管控的 “基础防线”,通过监测顶层油温的变化趋势,实现 “冷却调节 - 异常预警 - 紧急停机” 的分级保护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设备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,既避免过度保护导致频繁停机,又能在危险临界值前 “果断出手”。实际应用中,需注意与绕组温度保护的协同,定期维护传感器与执行机构,确保在慢性过热(如负载过大)和突发故障(如冷却失效)时均能有效响应,最终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。